现在的人最缺的,不是吃喝穿戴,而是心里的那份踏实感。
整天忙得脚不沾地,心里却空落落的。
刷手机刷得眼发酸,热闹散去后更觉得孤单。
《曾国藩家书》有云:“心宽则百脉皆畅,神敛则万象皆清。”
滋养生命真正的养分,藏在三层境界里。
啃书本排老三,静心思排老二,第一层的境界,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悟透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第三层:读书,养脑子书是往脑子里栽树苗,读一页有一页的荫凉。
朱熹老话说得透: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活水灌进脑田里,板结的土块才能松软透气。
五年啃烂三本书的人,胜过刷三十年的浮光掠影。
因Ta懂的扎根,雷打不动的读十页是根系往下钻,十年攒成书库是主干向上长。
文字要爬进脑仁深处,不是浮在眼皮的表面。
读进去是破壳,用出来才是抽穗。
书架不必阔气,书脊翻旧才金贵。
真读书人明白:
厚书读薄是淬炼,薄书读厚是生发。
字句穿过肠肚化成血,才算没白嚼纸墨。
知识像稻谷,囤着会霉变,碾成米煮成饭才养人。
第二层:静心,养脾气肺活量靠跑步撑大,心量靠静心拓开。
《大学》讲得透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。”
刹得住野马的心,才能握稳生活的缰绳。
静心不是熄火,是调小火苗。
攒起这些碎片宁静,心湖就少翻浊浪。
脾气像弹簧,硬压必反弹。
松一松反而服帖,因为看清了情绪是客人,来了会走,不必锁门死斗。
静的最高境界是觉察:
怒火燃起时看见火苗在跳,焦虑漫延时听见潮声在退。
观潮人不被潮卷走,因为站在了岸上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第一层:无我,养境界把自己看轻最难,因“我”字常蘸着金粉写。
庄子点破天机: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”
“我”字缩一寸,天地才露真面容。
孩子考砸不问“丢我脸”,是移开挡光的石碑。
同事抢功不吼“针对我”,是拆掉争输赢的擂台。
忘我像开天窗:
功劳簿少署名是留白,给人台阶下是铺路。
争执时琢磨怎么解决,是跳出自设的牢笼。
无我者知道:
委屈是“我”字写的剧本,焦虑是“我”字画的牢墙。
当“我”从主角变成观众,戏码就散了场。
他人的眼光是风,吹不动无帆的船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三种功夫,读书如加油,静心似保养,忘我才是换新车。
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感叹: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”
宠辱不惊的心,才载得动山河岁月。
把“我”看淡成水墨,世界才显出水阔天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